摘要: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我国当前经济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税制改革,本文从结构性减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等几个重要方面阐述了“营改增”产生的经济效应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营改增;经济;影响
一、解决了重复征税问题,有效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完善了税制结构
增值税,顾名思义是对增值额征税,它的核心特征是抵扣机制,即征税基础是货物和劳务的增值额,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可以抵扣用于生产投入的外购货物和劳务所负担的增值税款;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征税,是比较便于征收的税种,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只要有流转环节就要征税,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现象越严重。“营改增”后,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允许抵扣,将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这是税改的首要效应。
1.减轻税负
(1)“营改增”使我国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纳税人群体最先受益,税负大幅度减轻。
“营改增”对于多数行业和多数企业的减负作用明显,尤其是对那些束缚深重的服务业和急需补血的中小企业感受深切。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减税力度最大,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
(2)降低了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税改后,纳税人由征收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下游增值税纳税人也由取得营业税发票不能抵扣改为取得增值税发票可抵扣,增大了下游企业的进项税抵扣力度,减轻了纳税人的税负,避免了重复征税,进而使原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大幅降低,促进了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发展。
(3)“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效果覆盖了所有企业。
“营改增”受益面逐步推广,抵扣的链条最终将覆盖所有企业,使所有企业都可以得到增值税发票,可以得到相应的抵扣。如:集团内部企业间的关联交易将不用再重复缴纳营业税,使原来交营业税的企业税负明显减轻了;公司购入的固定资产和办公耗材可以根据获得的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公司整体成本有所下降。此外,原来交增值税的纳税人也享受减税的好处:服务业改征增值税,也有增值税发票,购买相关服务可以用增值税发票去抵扣,增加了下游企业增值税抵扣,让工商业企业分享了试点改革红利。
2. 完善税制结构
“营改增”是我国完善税制的重要举措,实现从道道征税,全额征税向道道征税、道道抵扣的转变,优化了税制结构。增值税的中性化特征,使税制对市场产生的扭曲性得到适当的缓解。尤其是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税制的统一,消除了给第二、第三产业带来的税制歧视。营改增”不但减轻了服务业增值税负担,而且通过抵扣传导机制减轻了工商业增值税负担,实现了结构性减税。
二、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营改增”有利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升级以及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
1 “营改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当前我国正强调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税改前,服务业中存在着税收制度障碍,由于研发设计和物流仓储等在各环节均征收营业税,而且制造企业向外购买研发设计、物流辅助等服务由于缴纳营业税无法抵扣,增大企业负担。企业为规避税费,通过内设研发技术部门、运输车队来降低税负,出现了大而全、小而全、经营多元化的集团企业。税改后,由于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抵扣链条打通,鼓励制造业购买服务,尤其是生产性服务,如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和咨询服务等,制造业购进服务可以抵扣而相应增加其服务需求,从而吸引更多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因此原来的辅业在面对社会其他企业更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更加专业化,与主业同步发展。服务业的市场也相应扩大,使各种新型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兴起,第三产业规模越大、层次越高,其所要求的产业分工就越细,所形成的产业链条就越长,将更加有利于做大做强研发、设计、物流和营销等高端的现代服务业,从而促进第三产业整体质量的提升。对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产生深远影响。
2 “营改增”促使企业逐步向专业化,技能化方面转型
(1)大而全、小而全、经营多元化的集团企业实行主辅分离。
受益于“营改增”后重复征税问题的逐步缓解,改革以来,一些企业陆续实施了主辅分离的经营结构调整,经营模式由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经营多元化”逐步转向专业化细分,结构优化得到进一步完善,转型升级的动力得以激发,加速了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分离。企业分工细化,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制造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高,从而实现其产业效率提升。
(2)企业创新意识增强。
营改增对企业的经营模式的创新具有激励的作用。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在全球创新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事关企业生死存亡。营改增”后增值税抵扣范围由购置的机器设备、购买原材料扩大到研发和技术服务、购买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签证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大大鼓励和促进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提高科技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直接刺激某些企业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同时整体经济生产效率的提高也逼迫企业在技术改造、创新研发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生产性服务业外部化程度的提升对此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即企业会放弃自我提供服务的“全能模式”,转向更多选择外购服务的专业化经营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有利于生产制造部门在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同时,以更低的成本从社会获取更加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支撑,从而实现其产业效率的提升。营改增对这种结构性变化无疑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加速产业间融合。
通过第一、第二产业两类产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外购生产性服务所负担的税款能够得到抵扣使生产性服务业由生产部门内部向外部转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值税的中性化特征,有利于要素在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与重组,三次产业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市场在产业分工与协作中的作用由此增强,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实施“营改增”使增值税的链条式抵扣机制在三次产业间得以贯通,重复征税弊端也从制度上得以消除,促进了第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使中小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一方面经营多元化的集团企业实行主辅分离促使各类小而专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蓬勃涌现;另一方面大幅度减税效应,促进了中小服务企业的发展。传统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也买得起专业化服务,从而提高了这些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
1 “营改增”有利于促进社会劳动就业,稳定物价
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一直是头等大事。而就业的最大容纳器是服务业,特别是那些分工细、链条长的现代服务业。“营改增”有利于那些领域宽、覆盖广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就业也就会随之扩大,这是最突出的改革效应。同时,消除社会生产和流通环节重复征税现象,将直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消费品价格随之降低,也会对稳定物价产生经济影响。
2 助推经济发展
实施营改增,可以大大降低技术研发及其应用的经济成本,会促进一些研发、设计、营销等内部服务环节从那些大而全、小而全、经营多元化的集团企业的主业中剥离出来,形成一批高效的创新型实体,实现主业更聚焦、辅业更专业。从而推进制造业升级、解决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促使产业层次从低端走向中高端,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产业生产效率提升。同时大量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也将有力地刺激新城镇化战略向纵深展开,特别是依托大型城市的新城镇将首先从中受益,最终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四、“营改增”面临的问题
营改增实践表明,在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经济向纵深发展等已经取得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也存在这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
(1)由于增值税、营业税收入分属国税和地税。目前,营改增的税收收入由国税征收返还地税。这毕竟是一个权宜之计,从长远看估计会倒逼分税制改革。
(2)“营改增”后每年减免的税额部分会给财政的收入造成很大的缺口,如何弥补?
(3)“营改增”将最终完全取代营业税,但对于像金融行业等增值额复杂的行业如何确定增值额是一个繁琐的事情。
(4)在大规模的减税利益面前,增值税票造假现象会增加,如何甄别、查处、赌赛漏洞。
(5)营改增后,国税的征收管理工作陡然大增,税收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能力和纳税人对征纳税变化的解读水平等等都提上了日程。
综上所述,“营改增”改革以来给我国经济效应带来了一系列正能量,虽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它适应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形式,有利于实现市场经济的繁荣,实现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目标,提高我国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启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服务业企业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3,(03).
[2]孙卫.“营改增”税改对财税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2(19).
[3]杨卫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与建议[J].税务研究2013(1).